——访东莞市爱玛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CEO
王国权
据记者数月来在市场收集到的信息显示,
2010
年东莞鞋机行业一片“欣欣向荣”,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后金融危机时代。那么,
2011
年鞋机行业又将呈现出一个怎样的走势呢?有业内专家分析,今年的鞋机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尤其是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将有更多大展拳脚的机会。所以,
走科技之道是必然的选择,在未来几年内,数字化及自动化将会逐渐成为国内鞋机行业的主旋律。
为了能够更准确地掌握鞋机行业的现状以及鞋机产业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基本情况,本报记者特意采访了东莞市爱玛数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国权,作为国内首家数字化鞋机企业
CEO
的他,对数字化及自动化的理解可谓深刻。
后危机时代
鞋机市场潜力大
王国权首先证实了
2010
年中国鞋机市场的确向好,在东莞,鞋机市场也相当活跃,上半年的销售堪称火爆。王国权称以爱玛数控为例,
2010
年的销售额接近
1
个亿,而全国鞋机产业的总销售额在
45
亿元左右。
鞋机行业的回暖,自然离不开制鞋行业再度发展,但王国权认为,
2010
年鞋机行业的繁荣与库存的消化关系密切。“金融危机期间,很多鞋机厂商都有意识地减少库存,如今库存已消化殆尽,但市场需求又开始增大,所以才有大批订单的局面。”王国权说,“进入
2011
年,由于下游鞋材厂、鞋厂的扩张,以及制鞋企业迁移,鞋机市场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像我们的订单,已经接到了
5
月份了。”
同时,王国权也认为,并不是所有鞋机企业都能在
2011
年有所突破,例如一些“内功不足”,缺乏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他表示:“市场需求大,竞争也更大,在用家眼里,怎样用最少的成本换来最大的收益才是关键,因而,以科技力量为核心的数字化及自动化必定会越来越被重视和欢迎。”
走科技之道
数字化解制鞋业之困
那么,数字化及自动化有什么优势,能够解决制鞋行业中怎样的困难呢?面对记者抛出的问题,王国权首先从制鞋行业目前所遇到的困难谈起。“现在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就是原材料上涨和用工荒以及汇率变动,这都大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利润空间不断压缩,更要命的是随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改变,订单小量多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鞋厂组织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变得越来越难。”
王国权认为,数字化及自动化就能从三大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可减少无效劳动。传统制鞋流程中皮料用量无法准确及时统计,而数字化则实现电脑联机操作,杜绝多开料、开错料、补开料等现象;另外,改版快而方便,可预先电脑排版,便于在多种方案中挑选最优的,因为可清楚知道材料利用率及物料损耗率。
其次,可降低损耗,减少材料浪费。如今订单日趋多元化,量少而批次多,款式多样复杂,如使用手工开料则精度差且速度慢,如使用刀模裁断则量少而略显奢侈,而使用电脑系统不仅能保证开料准确无误,而且无需刀模,将切割、划线、冲孔等一气呵成,节约成本;而且,现在下订单的周期日渐缩短,这就对生产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电脑系统,能将机械裁断、放码及真皮切割等一步到位,降低损耗。
最后,可减少对人的依赖,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减少流程,节省材料。以日产量
1000
双真皮女鞋为例,传统开版到裁断工序需
12-18
人才能完成,使用电脑系统则只需
6-9
人,即可完成同等工作量。节省了一半人力成本。那么按当前生产工人的薪酬水平计算,每年则可节省
21-32
万人工费用。使用先进的人机对话电脑排版,可节省
4%
的皮革用料。同样以日产
1000
双真皮女鞋,
1800
尺皮革用量计算,每年可节省
30-50
万元皮料费用。
又如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减少了制造环节,便相应地减少人员管理成本和工作误差成本,所有样板都数字化,工厂备份由企业掌握,从而实现工厂管理的标准化和透明化。
说到兴处,王国权还带领记者到“爱玛数字化和自动化体验中心”,以一套电脑皮革切割系统为例,让记者亲自体验了一番以科技为核心的数字化及自动化的优势和便利,的确如王国权介绍的,数字化及自动化能很好地解决制鞋行业的产品个性化、工艺标准化、管理透明化以及用人和成本等普遍难题。
附:什么是制鞋业“数字化及自动化”系统?它们有什么关系?
答:制鞋业“数字化及自动化”系统是通俗叫法,一般比较正规的名称是:制鞋业
CAD
及
CAM
系统(
CAD
:电脑辅助设计,
CAM
:电脑辅助制造),数字化是自动化的基础,没有数字化,就不能实现自动化,自动化是目的,数字化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