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数控设备高增长折射产业发展新动向

发布时间:2011-04-21

2011 年以来,爱玛数控销售前线频频告急:展示样机销售一空,订单纷至沓来,生产排期已经安排到9月,频发招工令,批量培训软件操作员,启动新厂建设……该企业最近的销售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销售比2010年同期增长100%,第二季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纵观今年国内传统鞋机销售市场,一反去年同期火爆销售的状态,整个显得波澜不惊。相对于爱玛数控供不应求的局面,显示数控设备呈现出高增长、高需求的态势,折射出制鞋产业集体提速进入“数字化研发及自动化生产”的发展阶段。

究其原因:

一、制鞋业成本上升,掀起机器换人潮

目前,中国制鞋业在发展和转移时受到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供应、环境保护以及销售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已难以为继。

4 1日起,欧盟正式停止对中国和越南生产的皮鞋征收反倾销税,但欧委会仍对上述产品进口实施为期1年的监察机制。这意味着,后反倾销时代中国鞋企仍要应对来自发达国家基于市场保护采取的一些手段和措施。

随着用工荒在全行业蔓延开来,制鞋业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在提高工资水平、被动地转移产业“此路不通”后,通过数字化研发,加快生产自动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制鞋业的不二选择。

以爱玛数控新推出的H2-315双刀头电脑皮革切割机为例。该设备取代手工开料、刀模裁断等传统切割模式,采用高清晰投影,全自动电脑排版,真空吸附固定皮革,双振动刀头切割皮革,是一种适用于多个行业(制鞋、皮具、手袋等)大批量裁切皮革的最佳生产设备,是皮革裁切领域革命性的变化。最有现实意义的是,该设备不仅为客户带来高效的切割效率,有效地解决用工荒困境,并能够节省6%以上的皮料。

让人欣慰的是,依赖手工与师傅经验的皮革生产企业对数字化研发及自动化生产的认识也已悄然转变,并逐渐接受了使用机器切割皮革的观念。在中国皮鞋行业,百丽、达芙妮、富贵鸟、星期六等国内著名企业已经率先建立数字化研发及自动化生产系统。

据了解,知名上市公司达芙妮鞋业自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短时间3个月时间就增加了100多台电脑折边机。经过内部核算,这笔超百万元的投资仅3个月就能收回投资成本。温州爱美高鞋业,今年开春投入数十万元引进爱玛数控3D鞋样设计软件及2D开版软件,使研发速度成倍提高,间接节省了数以万计的版师工资支出,同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方式,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水平。据了解,已有2家知名企业在短短3个月内向爱玛数控订购了20多台数控设备。

数字化研发及自动化生产,分解着手工与机器之间的边界,分解着依靠师傅经验与生产效率之间的边界,打破了传统生产依赖熟练工人与师傅的经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能及节省人工、材料等各项成本,实现了生产价值的最大化。

爱玛数控CEO王国权认为,中国制鞋业必然会向数字化发展。因为只有数字化才能实现自动化。只有实现自动化才能真正节能降耗,减少浪费,实现绿色环保。

二、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崇数字化建设

长期以来,中国制鞋产业以承接国外订单生产加工为主,在生产成本日益高涨的时期,利润显得非常微薄,要掌握主动权,提高利润率,扩大企业的生存空间,势必要解决制鞋业的五大问题:缺乏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出口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形成国际营销网络、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信息化水平不高。而解决这五大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制鞋行业的数字化建设。

制鞋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宣传的信息化,即网站制作宣传推广及产品电子商务,制鞋企业已经广泛应用。二是鞋企管理的信息化,已经被众多鞋企接受,如EPR等企业管理软件已经在鞋企中得到一定的普及与应用。三是鞋企生产制作的信息化,即数字化鞋业生产系统。中国制鞋产业发展的症结及根源,就是要提升中国制鞋业的数字化研发及自动化生产的水平。

王国权认为,“数字化研发及自动化生产”在宏观层面需要制鞋业的上下游产业主体建立密切联系,在微观层面需要通过有效整合,为生产提供更加精准的内容。

据他介绍,爱玛数控的业务拓展已围绕数字化研发及自动化生产整体解决方案进行,该方案集中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三大核心难题:产品个性化,工艺标准化,管理透明化,以节省、高效、环保为出发点,不仅立足于“以机器替代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来增加利润,提高制鞋业产业链的两端——设计与销售的竞争力,进而提高中国鞋业的综合国际竞争力。

很快,中国制鞋业必将进入数字化研发及自动化生产时代,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设计、研发、接单、打样、采购、量产、库存等不同环节的整合,实现技术开发商、设备供应商、制鞋工厂、采购商等多方共赢,促进角色的换位与整合,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因此,鞋业数字化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把握以及高品质、高效率、自动化生产的搭建,更在于对各类生产资源的聚合管理效应。

以最难控制成本的环节——裁断为例:实行全智能化电脑排版,比人工排版快90%,节省6%以上的皮料成本,并且通过电脑皮革切割机实现自动化皮革切割过程,能在裁断环节节省80%的人力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化研发及自动化生产模式,不仅加快了制鞋业的上下游融合,更可以实现客户选择与体验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的需求。

三、数字化建设,制鞋产业升级转型必经之路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制鞋行业经过快速发展后,以往追求数量扩张、低价竞争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提升技术水平和提高产品质量,将是制鞋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常,产业升级会向三个方面发展:一是做更有技术含量、更有附加值的产品,如做高档产品利润更高;二是有效地提升生产力,如用自动化机器设备,用同样的人在单位时间生产更多的产品;三是在产业价值链中增加投入,获取更多的价值。如鞋业生产企业不仅生产,也投入研发及品牌经营,以期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三个方面其实都离不开数字化的应用。这方面,国外鞋业同行已经远远走在中国前面。发达国家的一些知名企业,依靠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劳动效率是中国企业的2倍~3倍,尽管他们的人工费用很高,但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因此,数字化研发及自动化生产,可以助力中国制鞋业进行产业升级,加速完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升级。

王国权认为,鞋企之所以纷纷掀起数字化浪潮,是因为企业看清了方向,依靠以往的廉价劳动力、粗放式生产模式获取利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行业要向集约化、技术化、自动化方向推进。进入“数字化”时代,是中国制鞋业从国际产业链中的低端走向高端的必经之路。

“两会”的召开为制鞋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新时期下,制鞋企业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制定全方位的创新策略,不断推出新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达到上述目的,关键在于建立数字化研发及自动化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