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九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检查讲评会走进东莞,汪洋在考察东莞生态产业园时“点评”——建设生态园 东莞有眼光(来源:东莞日报)

发布时间:2011-05-13

■昨日上午,珠三角九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检查讲评会走进东莞,实地检查我市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相关工作 本报特约记者 丁玎 摄

■轨道交通R2线西平站效果图

 昨日上午,珠三角九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检查讲评会走进东莞,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率领检查组,先后深入东莞市轨道交通R2线西平站、南城高盛科技园、松山湖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松山湖创新科技园、东莞生态产业园,实地检查我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相关工作。考察中,汪洋对东莞生态产业园作出点评——“建设生态园,东莞有眼光”,并希望东莞沉住气坚持高标准建设。刘志庚、冷晓明、何嘉琪、江凌、梁国英、严小康等市领导陪同考察。

  第一站:R2线西平站

  R2线2015年3月开通

  检查组一行首先来到R2线西平站施工现场,了解我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R2线全长多少公里?什么时候建好?”汪洋一边听介绍,一边关切地询问。

  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波介绍,早在2004年,东莞就展开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和规划,共规划了R1、R2、R3和R4线4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18.3公里,总投资约886.57亿元。正在建设的R2线建设规划2009年7月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成为我省第一个获得国家批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

  西平站是R2线自北向南的第9个车站,总长225米,宽21.7米,总建筑面积13157㎡,高峰小时设计客流21908人。已于2011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2014年建成,2015年3月开通使用。

  西平站所在区域规划将来是东莞市中央商务核心区,车站将成为未来CBD交通枢纽,向北通过东莞火车站(新石龙火车站)换乘广深线直达广州、深圳,向南通过虎门火车站乘穗莞深线、广深港客运专线到达武广高铁广州南站、深圳机场及香港,向东直通惠州主城区,向西则通过望洪枢纽站(穗莞深线、莞惠线、R1线三线换乘站)把广州、佛山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西平站建成后,不仅成为联系东莞南北、东西轴线中心镇区的枢纽,也作为未来CBD配套的基础设施之一,成为提升CBD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得知东莞中央商务核心区将崛起一座座高楼大厦,汪洋希望东莞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建设能代表城市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群。

  “可贵的是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第二站:高盛科技园

  “可贵的是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把3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引进实力企业整合旧厂区,通过实施“厂区升级、产业置换”,实现了转型升级和“腾笼换鸟”,南城高盛科技园的这些做法吸引了与会代表的关注。

  南城街道党委书记钱超介绍,高盛科技园改造前以劳动密集型的简单加工制造业为主,改造后,引进了爱玛数控等62家高科技研发企业,总产值从每年3000万元提升到每年10亿元,税收从每年210万元提升到每年9000万元,企业用人不仅较以前减少了500人,而且学历也由初高中转向本科、大专为主。

  “你们为什么把公司搬到这里来?”在参观园内的东莞爱玛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时,汪洋问该公司总经理王国权。王国权称,一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十分支持,二是企业需要一个更好的展示空间,“形象好了,客户对公司也更有信心。”他开心地告诉汪洋,搬到园区后,今年前四个月的销售额就达到了去年全年水平,预计2011年将实现8000万元的销售目标。

  “不错,看完后令人鼓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虽然刚刚见成效,但可贵的是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也坚定了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的信心。”离开高盛园时,汪洋谈起了考察感受,他说,地还是这块地,但产值、税收、企业员工结构都实现了明显提升,“路子走对了,坚持下去效果就会更好。”

  支持其探索商业化发展道路

  第三站:电研院

  支持其探索商业化发展道路

  检查组第三站来到位于松山湖的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简称“电研院”),其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科技厅与电子科技大学于2007年8月17日联合共建,下设三个公共实验室和六大研发中心,目标是打造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区域性、开放型的技术创新公共平台,推动东莞电子信息产业从“加工型集群”向“创造型集群”演变。

  无线充电、“健康云”、机器人芯片、动漫动作捕捉三维成型……在电研院的展厅里,参加巡回检查讲评会的珠三角9市的代表被一个个科技成果所吸引,汪洋幽默地称,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他希望电研院在技术研究和市场需求结合上、在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上下工夫。

  他对电研院负责人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一家商业开发机构要通过卖技术、卖智力、卖研发产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你们的技术实力毫无疑问,知识就是价值,但要探索走出一条商业化发展道路”。

  要沉住气坚持

  高标准建设

  第四站:东莞生态园

  要沉住气坚持

  高标准建设

  出了松山湖转入生态园大道,检查组直奔最后一个考察点——东莞生态产业园区,目及之处,绿树鲜花相映成趣,滩、塘、湖、渠、河等生态美景初显形态。如果不告诉你,你也许不信,四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蓄洪区、污水汇集区、垃圾堆填区。

  副市长严小康介绍,2006年6月,市委、市政府为破解东莞经济高速发展引起的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难题,作出了开发建设“广东东莞生态产业园区”的重大决策,园区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定位为“以城市湿地为特色、发展高端产业及配套服务业的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示范园区”。

  “园区规划人口多少?产业规划怎么考虑?”在燕岭展厅参观时,汪洋关切地询问。“规划人口20万人,重点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业。”严小康回应并介绍说,目前已有四家高科技企业将进驻,其中有两家上市公司。

  听完介绍,汪洋作出“点评”——“建设生态园,这个有眼光。”同时,他又给东莞提出了一个思考,“下一步怎么建设,如何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画?”他还特别提醒,生态园的建筑设计要有创造性思维,在体现岭南特色和中国符号上做文章,使整体风格相协调、相吻合。

  走出展厅,汪洋、黄华华一行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湿地和循环生态水系。实地检查结束时,汪洋勉励东莞市的党政领导,“要沉住气,坚持高标准建设,东莞可开发的地不多了,如果再干30年,还有地留给下一代,就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昨日上午,珠三角九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检查讲评会走进东莞,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率领检查组,在刘志庚等市领导陪同下,先后深入东莞市轨道交通R2线西平站、南城高盛科技园、松山湖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松山湖创新科技园、东莞生态产业园,实地检查我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相关工作 本报特约记者 丁

来源:东莞日报

http://epaper.timedg.com/html/2011-05/12/content_676696.htm

http://epaper.timedg.com/html/2011-05/12/content_676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