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计拯救危机(一)

发布时间:2009-06-23

以设计拯救危机(一)

 

 

一、经济危机的背后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过剩”,在过去的时代是制造者的时代,大量低成本的同质化商品充斥市场,商家以高投入的广告刺激消费,消费者受广告的吸引去消费商品。就以鞋子为例,在美国的消费者在特价促销的商场里面,有时候是几双几双的购买,有很多鞋子其实从来没有穿过,因为过时了或者颜色不好配,就被扔到垃圾筒里面,反正在经济状况好的情况下也无所谓,但是现在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让所有的消费者在反思,他们买的东西究竟是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也深刻意识到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买一件自己喜欢的商品是需要经过考虑的,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凭感觉随心所欲。

 

二、下一轮经济起飞时候的消费模式

西方市场经济走过了一百多年,从供不应求阶段到大众化消费阶段,再到小众化消费阶段,在本次经济复苏迈向下一轮经济起飞的时候,其消费模式就会转向个性化消费时代,“个性化消费时代”是从上世纪末(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出现的,个性化消费是在 IT 技术的支撑下涌现出来的,它解决了小众化时代无法解决的规模经济效益与个人定制矛盾,是完全个人化的,但是对企业来说却是社会化大生产与定制的完美结合。就鞋业而言客户还可以选择面料、颜色、款式、鞋带、鞋垫等,甚至还可以在鞋上绣自己的名字或喜欢的词语,由内到外完全个性化。这样既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也体现了一种品位、一种时尚,因此“个人化消费时代”也可以称为是“数字时代”,其背后依靠的是大量客户数据分析和企业数字化、精细化“柔性生产”。从宏观的角度看,这个阶段也可以称为“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

 

三、对做品牌的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未来会是一个科技扁平化、软件扁平化的时期,所谓扁平化就是发展到一个阶段,大家都无法有很大的突破,就像百米赛跑一样,不能再快了,也就是说当鞋子、衣服、款式太多充斥于市场的时候,人们会慢慢将关注的重点从外在的感观渐渐的移到内在的精神和感受上面,人们买一件商品已经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一种情感的联系,包括购买过程当中的体验,从外在的商品、店面陈列到无形的内在风格、品味、感受,甚至可以为自己专属订做,这些其实对做品牌的企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的社会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高档越好,而是需要更加和谐。消费者会在整个购买的过程体验到经营者对他的关怀,无论是在商品的实用性与购买过程中的感觉,而这些一切设计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因为设计最主要的功能是创造需求。

 

 

四、企业一把手对设计应有更深刻的理解

很多企业家对设计的了解不够深入,以为只是为了商品好卖才去做的事情,但是设计包含了很多的内涵,也可以说所有好的东西都是设计出来的,小到一件产品或者一个公司的经营模式、赢利模式,甚至一个行业、一个国家都可以进行设计,目的只有一个,适合未来的发展需要。很多人包括学工业设计的,仅仅把设计看作产品外观上的改变,实际这只是设计最初的一个阶段,而设计深的层次是对人的需求进行深入的挖掘,再深一点就是人根本没有这样的需求,而你设计出来一个产品之后吸引一批消费者来购买这个产品。看看你家里用的东西,有几样是你真正满意的?你睡的床、穿的衣服、你看的电视,有几样你会爱不释手,满意就是爱不释手,如果人们没有几样让自己爱不释手的东西,那就有市场机会了。

 

五、设计可以很简单,也可很复杂

设计是一个边缘学科,它综合很多学科的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一个产品,产品是一个物象的形态,但是最终要看它是不是既能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曾经人们对好产品的定义是好用好看,但我觉得未来一定不仅仅是这样,还要让人们拥有使用它的喜悦和对它的信赖,但是这种产品全世界来看都不多,不过这是趋势,很多人觉得设计会很复杂,有很多步骤,很多学问,但是设计有一个核心,可以看得很简单,就是能掌握人的内心,掌握人真正的需求,所有商品在高级阶段都能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社会需要发展,但是不能单纯的发展人们的物欲,物欲无休止的发展是一场灾难,对物质毫无节制的占有并不是一个健康和平衡的模式。当一个产品拥有一种精神的本质,会让拥有它的人珍惜这个产品,不会去浪费。人们会呵护他所拥有的产品,因为这和他的精神是相通的。

设计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就是让一个产品在功能健全的基础上更高层次地满足人们的精神状态,设计不是艺术,不是讲我喜欢,而是需从使用这个产品的群体出发,看这个群体需要什么。

 

六、创意源于联想,设计始于定义

每一个企业对它生产的产品都有一个定义,很多企业为了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会慢慢的将自己的商品跟其它企业区分开来,在市场学里我们称之为“差异化”,为什么同样的一类商品不同的企业在经营它的时候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甚至有些人最终设计出来的产品会有天壤之别?那是因为在构思这个产品的时候他们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有不同的定义,而奇迹的往往产生也是源于一些卓越企业家的一个创意,这些创意源自于他们不一样的联想,而设计出来的产品只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产品有着非同一般人理解的定义,就像一个 iphone 手机,一个从来没有做过手机的企业设计出一个产品一下把全世界最大的手机运营商都超过,因为手机运营商他的定义是手机——通讯,而 iphone 把所有的功能都集中在一个机子上,做的是“ 移动终端”。

 

七、设计需要团队

没有设计师是万能的,每个设计师都有他自己的特长,一个好的产品从市场调研、品牌定位到产品设计、材料搭配、成本核算、工艺流程、品质控制、终端布局、宣传推广等功能复杂,因此表现一个好的设计是需要一个团队,在现代的企业竞争中仅有好的设计只是一个经营好的企业其中一部分而已,要让设计延续下去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设计师,它需要的是一个设计团队。

 

八、设计能力需要累积,设计内涵需要沉淀

不管是个人设计师,还是企业、设计能力从来都不会轻易的可以获得,因为设计的能力是需要累积,国内许多的企业都喜欢挖人,但是一个企业的设计内涵是需要沉淀的,就像我们行业中的许多世界知名品牌,就算没有打上商标,别人也很容易在商品的风格上判断出属于哪个品牌,这就是设计内涵,而这往往是花上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沉淀才能展现的,如果设计中没有文化的沉淀,它就无法让消费者产生共鸣,设计产生需求,而真正的设计要求设计者提炼品牌文化的精髓,体会它在化为有形时的形态。

(未完待续)